孩子王綜藝團 注重街頭互動
「孩子王綜藝團」這一集是「街頭有搞頭」首次出外景呈現
因為團長吳奇鴻有一個要強調的重點:
街頭互動
奇鴻是大聯盟直播派對的主持人 也是科班藝術大學出身的
在機緣巧合下接觸了小丑表演
琢磨再琢磨之後…
努力的練習…”兩個小時” 就決定走上街頭了
(真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最佳代表啊!)
本來就很在意觀眾反應、閱聽眾心理研究等
決定以小丑表演走上街頭後
更加注意街頭表演的互動
一般人可能覺得小丑互動就是折折氣球 逗小孩開心
但其實包括小丑的妝、跟小朋友互動的高度、挑選互動者
都是學問呢
(奇鴻說 根據研究 5歲以下的小朋友會怕白臉的人
所以盡量避免找5歲以下的小朋友
或是跟5歲以下小朋友互動時 必須更有技巧)
這些經驗都必須慢慢累積
奇鴻舉例來說
他剛開始在街頭表演時
有一次用一顆球來代表智商
球彈得高表示智商高 球彈得低表示智商低
奇鴻先測試自己的智商 球當然彈到150囉
接著他指指一位小朋友 要測量他的智商
結果球就黏在地上不動了 表示小朋友的智商是0
雖然後來奇鴻又用不同的手法表示小朋友的智商也很高
但是小朋友的媽媽已經不高興了
甚至不願意接受奇鴻要送他們的大頑皮豹氣球
媽媽說:「如果接受氣球就表示承認我的小孩智商是0」
有了這次經驗 奇鴻也修正他的表演方式
他說街頭表演就是這樣不斷精進
行動雕像引注目 溫和互動不嚇人
聊到他們團員中有行動雕像的部份
奇鴻則說 行動雕像和小丑剛好相反
小丑是越動越吸引人 行動雕像則是越不動越吸引人潮
而行動雕像要動的時候 也要慢慢動
因為目的不是要嚇人
增加互動 街頭表演更豐富
奇鴻覺得台灣目前的街頭文化發展還不夠好
他覺得不管是不是小丑
都應該要增加跟民眾的互動
例如吹薩克斯風 也可以用薩克斯風跟民眾調情
拉小提琴也可以在民眾身邊轉圈圈
這樣民眾也更願意打賞
如果只是悶著頭自己表演 就失去了街頭的意義了